生活在南宁小琴免费在线全文阅读

发布时间:2024-03-09 编辑:小编

卷筒粉,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小吃。大米浸泡一整夜后用石磨磨成米浆,卖的时候,要一个平面光滑的蒸台,一勺米浆铺成薄薄的粉皮,有点像摊鸡蛋,再卷入炒制好的各种馅料,头菜碎肉、豆角碎肉甚至老友碎肉,最后淋上特制的酱汁,就可以大快朵颐了。

关于卷筒粉的起源有两种说法,有人说它源于广东的肠粉。早在清代,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,甚至传说在乾隆游江南时,受了纪晓岚的蛊惑,专门拐去粤西吃肠粉,当吃到这种“够爽、够嫩、够滑”的东西时,乾隆赞不绝口说:“这米粉有点像猪肠子”。后来引入广西,加工改造成为现在的卷筒粉。

不过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可信。

马伯庸曾总结民间美食四大家:聪明的诸葛亮负责创新,旅游大使乾隆帝擅长“无意之中”发现,跑路专家慈禧负责吓唬厨师,“情急之下”把美食吃了;而朱元璋最可怜,总是“走投无路”地到处觅食。在百度上随手一搜“乾隆”“赞不绝口”竟然有二十四万多条结果,这清代末期才出现的肠粉也赫然在列。

而且虽然卷筒粉外形和广东肠粉很像,但二者口味大不相同。肠粉以生料如牛肉、猪肉、虾仁为主,馅料和粉皮一同用小笼蒸制,吃时再切成小段,是广式早茶必不可少的食物;而卷筒粉则是先蒸制粉皮,然后再放馅料,且馅料多是素菜搭配肉末炒制而成,卷好后再配上好搭档——黄皮酱,粉皮、馅料、酱汁三者起了化学反应,口感层次更为丰富。

因此,另一个说法是卷筒粉源自于越南,似乎更可信。它本是由华侨带回来的一种越南小吃,因其口味得到了很多广西人的认可和欢迎,就此在广西扎下根来,久而久之后来也融入了不少广西本土的东西,形成了现在的卷筒粉。

这广西本土的东西,最特色的大概就是黄皮酱,豆浆配油条、咖啡配伴侣,这卷筒粉和黄皮酱也是天仙配。

山黄皮果俗称“鸡皮果”,因果实成熟时似鸡皮而得名,据说最早制作黄皮酱的,是清兵入关后从中原逃到南宁定居的北方人,他们素有吃面酱的习惯,但当时南宁面粉很少,却有丰富的水果资源。于是,有人就用制作面酱的方法来加工黄皮酱。还有一说,黄皮酱是桂系军阀陆荣廷发明的,他喜欢吃家乡的黄皮果,可果不易保存,他就做成了酱,每次吃狗肉,他一定要用黄皮酱做佐料。1907年,陆荣廷因镇压镇南关(今友谊关)起义“有功”,被清政府提为广西提督。陆荣廷遂在家乡武鸣大摆“狗肉宴”,没想到家厨一时疏忽,忘了准备黄皮酱,陆荣廷大为恼火,把家厨骂了个狗血淋头,从此黄皮酱的名气就更大了。再后来黄皮酱遇到卷筒粉,不同的人就把不同的心意卷进去,粉和酱一起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。

后续精彩内容,点击下方关注我们,回复书名即可阅读!
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生活在南宁小琴免费在线全文阅读
返回顶部